日期:2025-05-12 21:54:42
寿登耄耋叙戍边优配网
(本文根据李秋章同志讲述整理)
刘光福
四、边防建设
在乃堆拉、卓拉、则里拉三个山口,我都绘制了地图,军事上还是比较强。在这方面,全团战士、干部都认可,大家还是比较崇拜我,比较尊重我。
大约是1980年前后,我晋升为仲巴边防五团团长。仲巴县城所在地海拔较高,全团驻地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,住房都是“干打雷”,没有正式营房。后来不知那一年,我和惠碧成政委一道工作(惠碧成同志:1982年至1983年),赶上三年边防建设机会。拟定团所在地从仲巴移至萨嘎,我和惠政委一起带了部份战士就在萨嘎搭水泥砖,再不是搭泥巴土坯砖了,有这么过程,搞了很長时间(馬贵明同志:三年边防建设),战士们装(卸)水泥砖的砂砾,装(卸)夯填房屋基础的石头,完全是凭着战士们的双手装(卸);用肩膀扛水泥、抬钢筋、扛铁皮、扛木料等各种建材,战士们起早摸黑地干,脸蛋被风沙吹(摧)残得黢黑优配网,面容与年青小伙子实际年龄不相符,有的称“高原红”、有的称“高原黑”;他们确实很辛苦,很能吃苦耐劳,也就是说特别能吃苦。战士们在三年边防建设中,发扬了吃大苦、耐大劳、拼命干的忘我劳动奉献精神,三年边防建设完成了新营房建设,团部机关从仲巴移至萨嘎。有的战士未享受新营房住宿环境就退伍了,这真是“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”,“前人辛苦,后人享福”,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当年老西藏精神,老西藏精神值得发扬光大。
在萨嘎我们去执行一次任务,从那个迦迦渡口过去就是马拉山,马拉山那条公路好危险啦,哎呀,我可以说,内地去的驾驶员根本不敢在馬拉山公路上驾驶车辆行驶(达娃主任说:现在不翻越马拉山,现在走马拉山下的公路隧道),(惠碧成同志:惊讶的说,马拉山有公路随道啦。)(达娃主任:隧道已经通了,还沒有被复好,还未正式通车)。那个时候我们边防部队交通运输特别差。
萨嘎那个地方的风沙特别大,晚上刮风,第二天早上起来,一开门,门口全是堆着的砂砾。房屋上用8号铁丝从房顶上面分别在地上梱住几个人才能搬得动的石头吊住,大风一刮,风同样把房顶掀起来,8号铁丝将铁皮像剪刀一样逢中剪开铁皮,把房顶吹到十几、一二十米远的地方搁起。你现在在内地说给下一代听,他们根本不相信,那有那么大的风哟。
1983年从五团团长晋升为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,任副司令员以后,分管作战训练和边防对敌斗争,要熟记熟背党的边防政策和少数民族政策,这是对国家、对党、对外交斗争相当严格的要求,所以,作为一名领导干部,必须熟背边防政策,运用好边防政策。同时还要和驻地藏族同胞搞好关系,当时我们分区有一个藏族副司令员,后来的司令员嘎玛泽登;副政委邓增,我们相处的关系相当融洽。我记忆中最深的是邓增副政委,是藏族,日喀则人,他的汉话讲得很好,同时,他也很热爱共产党,热爱我们的人民军队。所以,在他的带领下,我们同藏族同胞,日喀则地区所在地的藏族同胞关系很融洽,我们经常帮助老百姓收割青稞等助民劳动。当时分区还有一名副司令员李加华,同在松中步校学习,他有一个缺点,爱喝酒。我曾经劝过他少喝点酒,他却说:“我不喝酒,讲不好课”(整理者:1979年7月,我在日喀则教导队参加军事训练时,在日喀则罗布林卡对面,从迦沙至雅鲁藏布江边大约有一、两公里距离的排进攻训练,他身上背的水壶里根本不是开水,而是茅台酒)。
自1961年8月入伍到1986年8月光荣退役,在部队的25年岁月里,在党组织和各级首长的帮助教育下,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到一名合格军人,从一名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,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,从营长成长为军分区副司令员;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教育,与我一道工作的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,我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党和人民。在军营一路走来,能自觉学习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;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,不断提高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;理论联系实际,改造世界观,每时每刻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时时处处都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的监督之下,在党内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,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,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,自觉维护党的威信,坚决执行党委的决议,密切联系党内外群众,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;带头端正党风,带头抵制精神污染和一切不正之风、不良倾向,消除派性,党性观念强,思想政治觉悟高,坚持党性原则,在思想上、政治上、言行上自始至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在25年军旅岁月里,职务的晋升上没有越级,都是一步一个脚印,一级一级地往上晋升。十四年的基层连队工作,先后调动了7个单位,每次调动,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,都服从组织的调动,命令一下,就立即报到,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。无论晋升到哪个单位和岗位,在工作中十分注意团结同志,包括反对过自己的同志一道工作,搞五湖四海,发扬我党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,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;善于独立思考问题,遇事很有主见,处理问题冷静,果断,合理;在干部工作问题上,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,用干部队伍的“四化”要求选拔使用干部,不搞亲疏,一视同仁;作风正派,纪律性强,不拉小集团,不搞小圈子,不排行异己,不犯自由主義,并随时注意发现和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,随时警惕和纠正官僚主義作风;在生活上低标准,工作上高标准,发扬我党我军艰苦朴素,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,不损公肥私,不多吃多占,没有做过损害单位、国家和军隊利益的事情。在基层工作日月里,摸索出一套抓好基屋工作的方法和管兵带兵爱兵的经验。
在机关工作期间,熟悉机关工作程序和业务,能够正确理解领导的决心和意图,并创造性地开展机关工作,保证党委和领导决心的实现;具有一定的文字组织能力,能拟制各种军用文书,组织参谋研究图上作业、沙盘作业,平时为战时完成作战任务做好充分准备。
就任团长职务期间,具有组织领导一个团的全面领导才能和指挥能力,狠抓了团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,坚持党管干部,致力于加强部队的思想、组识、作风、纪律建设,率领全团部队完成了边防执勤、对敌斗争,战备训练,施工生产,边防建设等任务,部队建设全面上升,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,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。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员的三年多时间,根据分区党委的分工,先后分管全分区战备训练、行政管理、后勤工作、民兵工作,无论分管哪一项,始终按照对党委负责,对主官负责、对部队建设负责的原则,独挡一面,大胆处理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一切事务,并多次深入边防,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,总结经验教训,解决实际问题,指导部队各项工作。
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25个春秋,正确树立了“长期建藏、边疆为家”的思想,无论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,还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,对工作兢兢业业,踏实勤奋,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工作岗位上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,为党、为人民、边疆建设、地方经济发展、西藏繁荣富强等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,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,正规化,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最后希望贡当乡通过这一次采访,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上,能够进一步加强“红色教育基地”和“红色美丽村庄”建设,我们也将尽我们所能提供资料和有关物品,我们毫无保留的贡献出来,这也是对贡当乡建设“红色美丽村庄”的大力支持和期待。相信你们通过这一次采访能够收集到完整的资料,把“红色美丽村庄”和“红色教育基地”建设得更好,这是我们曾经在贡当戍边老兵的愿望。
预祝“红色美丽村庄”申报工作顺利,祝愿你们在内地考察了解情况、收集资料等工作期间,身体健康!工作顺利!
谢谢!
(全文完)
(注: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)
作者简介:
刘光福: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,1972年12月入伍,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,历任战士、班长、排长、副连职干事,连政治指导员,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。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。“青春无悔、赋闲怀旧”,律诗、随笔等“思念战友,追忆边防”的真情流露,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……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